大咖|力量与热情——咖啡溯源与传播

2018-02-03 Pageviews:2458
        “咖啡”一词源自希腊语 Kamen,意为“力量与热情”。随着第一粒咖啡豆被人们采摘下来到第一杯热咖啡醇香的飘散,有关咖啡的传说已经成为历史上最伟大最浪漫的故事之一。
        【传说一】
        大约在西元850年,埃塞俄比亚西南部咖法( Keffa) 地区的牧羊少年卡尔迪赶羊经过一片树林时,山羊群在啃食路边大型灌木丛上的红果子后异常兴奋,即使是老山羊也像小山羊一样奔跑跳跃。牧羊少年觉得奇怪,便也摘下一些果实品尝,结果自己也变得非常兴奋精神,不由得手舞足蹈起来。人们把这种果子就叫成当地的地名咖法(keffa),经过长期传递和演变就成了今天的咖啡(coffee) 。
        【传说二】
        1258年,摩卡有位酋长雪克·欧玛尔,因为犯罪而被族人驱逐出境。当流浪到阿拉伯的瓦萨巴时,又饿又累的他再也走不动了,只好坐在树下休息,这时有一只鸟儿飞来停在枝头上,啄食了树枝上的果实后,发出一种极为悦耳的啼叫声,好奇心驱使他仔细观察了好一阵子,发现鸟儿在啄食果实之后才发出美妙婉转的啼声。他将果实采下,放入锅中加水熬煮,不料竟发出浓郁诱人的香味。他试着拿来饮用,不但觉得很好喝,而且原本疲惫的感觉竟随之消除,精神为之一振。欧玛尔便采集了许多这种神奇的果实,遇见有人生病时,就将果实熬成汤给他们喝下,恢复了许多人的精神。由于他四处行善,故乡的族人便原谅了他过去的罪行,让他回到摩卡,并且推崇他为圣者。而当时神奇的治病药,据说就是咖啡的果实。
咖啡树很可能就是在埃塞俄比亚的咖法省被发现的。后来,一批批的奴隶从非洲被贩卖到也门和阿拉伯半岛,咖啡也就被带到了沿途各地。也门在15世纪或是更早就已开始种植咖啡。阿拉伯虽然有着当时世界上最繁华的港口城市摩卡,但却禁止任何种子出口。这道障碍最终被荷兰人突破了,1616年,他们终于将成活的咖啡树和种子偷运到了荷兰,开始在温室中培植。
        16世纪,咖啡以“阿拉伯酒”的名义,经由威尼斯及马赛港逐渐地传入欧洲。欧洲人喝咖啡的风气,是17世纪由意大利的威尼斯商人在各地经商中渐渐传开的。咖啡初抵意大利时,保守的神院人员称之为“撒旦的杰作”,建议将咖啡逐出意大利,因此当时的教宗克雷门八世决定亲自品尝。当他从温热的杯中吸下一口魔鬼般的浓黑浆液后,情不自禁地改口说:让咖啡受洗成上帝的饮料吧!
        咖啡传入中国的历史并不长,1884年在我国的台湾省首次种植成功;1898年海南省文昌市南阳镇石人坡村民从马来西亚引种大粒种咖啡(利比里亚咖啡)到文昌;1902年法国传教士将第一批小粒种咖啡(阿拉比卡咖啡)树苗带到云南的宾川县朱古拉,1914年瑞丽景颇族边民又从缅甸引种于弄贤寨;1935 年间广东籍华侨陈显彰从爪哇引入中粒种咖啡(罗布斯塔咖啡)在澄迈栽培,1957年海南兴隆华侨农场开始了规模化的栽培。
        改革开放以来,咖啡馆和饮咖啡在中国开始普及,并流行起了“美酒加咖啡,一杯再一杯”这样的通俗歌曲。中国特色的咖啡饮食文化正在发展壮大。